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20年9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瘟疫下的凡人

黄沙荡荡 2020-09-12

Editor's Note

分享一篇《循迹晓讲》的文章。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循迹晓讲 Author 战斗鱼


截止2020年2月9日19:10分,全国一共确诊37287人,重症6188人,死亡813人。

 

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,是一个个正在遭受痛苦折磨的普通家庭。而这些普通人的命运经此一“疫”,已经发生剧变。

 

截图数据来自丁香医生

 

正如另一位笔者所言:“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在灾难的面前,又有哪个普通人可以承受山的压力,命运的转折,而面不改色?

 

于是,笔者打开了电脑,搜索了一下“命运”“名言”两个关键词,我想看看先贤们对这个词发表过怎样的看法。

 

搜索出来的结果,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,莎士比亚告诉我们“在和命运斗争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你已经主宰了它”,高尔基说“让命运尽管来胁迫我们吧,它还是不能妨碍我们欢笑度日”,还有那句最著名的,来自贝多芬的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”。

 

贝多芬的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”


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的句子,正能量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有希望的。但现实情况是,有些人会被命运猝不及防的一次性击垮,这整个的过程,没有原因,没有道理,没人出来跟你解释哪怕一句话,甚至连反应时间都没有。

 

在有些时候,恐怕这才是命运的真相所在。

 

女孩“伯曼儿”的故事


女孩伯曼儿


如果不加以说明,你很难想象左右两边的女孩子是一个人。

 

这个女孩子真名不详,微博名称叫做“伯曼儿”,1996年出生,左边的照片是她在2020年1月6日发布到微博上的,配上的文字是“年会妆”。

 

1月23之前,伯曼儿自感发热,还在武汉的她到医院检查,大夫并没有做出收治,而是建议“你回家隔离吧”。

 

伯曼儿自己想了想,最终没有听从医生的指示,她亲眼看到医院人满为患的样子,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明显,她不再信任武汉的医院了,决定跑回天门市,她觉得“那里不是发源地,疫情应该没那么严重”。

 

然而,这个决定并没能救她一命。

 

1月24日,伯曼儿住进了湖北省天门市第三医院隔离病房二楼15号床位,医生问过她的病情之后,将她收治住院,诊疗方案是每天两片的奥司他韦,没有其他措施。

 

伯曼儿的微博


伯曼儿的另一个身份,是微博大V,截至到现在拥有两万八千粉丝,她并没有干躺在病床上,求生欲极强的她搜索了关于这个病症的大量消息,其中就包括奥司他韦的功效与作用,搜索结果显示,奥司他韦全名奥司他韦磷酸盐胶囊剂,也就是非典时期的“达菲”。

 

“达菲”并没有让伯曼儿转危为安,住院的时候还是轻症的她,31号之后转为了重症,接连出现了咳嗽,呼吸困难,上吐下泻等症状——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的确是这样,初期维持一段时间的轻症,突然在某个时段转为重症,急转直下。

 

1月25日的微博


入院时的伯曼儿,曾一度庆幸自己逃出生天,“逃活命了”,“封城之前跑到了还没什么病例的天门市”,本以为自己能够逐渐好转的她,逐渐全身无力,躺在床上起不来。

 

伯曼儿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,遭到拒绝,在这之前,她还要求医生给自己做CT和血常规,同样遭到了拒绝,据她所说,医生不给我任何的检查和诊疗手段,哪怕连个拒绝的理由都不给我。“伯曼儿”指医院的方案不行,医院却回复“我们的方案只有这么一个。

 

这其实并不怪大夫,某种程度上甚至应该怪她自己,她真的做了一个最糟糕的决定,天门全国死亡率第一,病危率也是第一,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痊愈的病例,是湖北省物资最缺乏的城市。

 

陷入绝望的伯曼儿,发出数条微博和抖音,讲述自己的经历,现身说法警告其他患者“全部都是捏造,我好好的一个人被治成了这个样子,我要把所谓的隔离全都爆出来,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
 

父亲给女儿的微信截图


但同时,她也无奈的表示,已经有专业人员找到了她的家里人,说她发布的内容“有负面影响,建议删除”,自己已正在面临着刑拘的威胁。

 

1月30日早上9点多,伯曼儿发了一篇微博说,“今天给大家讲个笑话,大家品品,刚才护士在喊量体温,然后我太虚弱无力没有能应答,她们突然紧张的跑进来,不停的拍打我被子,问怎么了,怎么没有动静了,人还在吗?”。直到伯曼儿发出微弱的回应,护士才长舒了一口气。

 

当天下午4点,“伯曼儿”发文说感觉自己情况有所好转,希望能够出现奇迹。但31日,“伯曼儿”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并发症。“我躺在床上了,我起不来了,还是不给输液营养针也没有。这是我遗言了。对不起爸妈!我对不起你们。


她在微博绝望地说,并且配上了这样一个图片。

 

到1月31日,她的微博已经非常绝望。


当晚10点37分,她在最后一条贴文写道:“我觉得我熬不过今晚了,现在终于能慢慢的体会什么叫做死亡了,真的很可笑,没有人相信,竟然没有人相信我要死了。但是我的意志力告诉我,我不能死,也没什么用了,我动不了,没有办法动,起都起不来了。

 

转天,她又发了六七条微博,情绪崩溃,内容里满是对生命的渴望,对诊疗的失望,以及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。

 

而2月2日最后一篇微博,却画风突变。


2月2日的微博转变的有点快


消息暴露出来后,无数网友表达了对伯曼儿的关心,然而自从这条微博之后,就再也没有伯曼儿的消息了。

 

那条微博下网友的留言和微博大V的警告


而据2月7日疫情统计数据显示,天门市确诊患者163人,死亡10人,治愈1人,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伯曼儿,我不敢想。

 

我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。

 

饭店老板老张的故事

 

没有任何餐饮行业从业经验的老张,是突然决定要开一家饭店的。

 

老张的儿子小张并非没有出息,小张在大城市工作,互联网行业,月薪两三万,但老张总觉得不放心,“私企还不是哪天说失业就失业”?

 

疫情下的小企业主


之前,小张总对他这种说法嗤之以鼻,但去年的经济形势,不由得让小张不信父亲的话——小张失业了,试图再找工作的他,恐怕不得不接受降职降薪的待遇。

 

本想让老张享享清福的他,只好点头同意父亲在退休年龄,还要操持起这样一份工作量巨大的工作。

 

在北方,餐饮行业有个说法叫“勤行”,有句话形容这个行业是“上辈子打爹骂娘,下辈子干勤行”,没有休息日,从早忙到晚,每天都不能按点吃饭,996在它面前是小意思。


而与辛劳的付出不正比的是惨淡的前景,餐饮业死亡率说法不一,一般是70%-90%,净利润在营业额的8%左右。在北京,平均是每开两家新店就要倒闭一家老店。

 

原因无他,房租的负担太重了,在香港,很多运营了几十年一百年的老店都已经倒闭了,这行门槛低,竞争十分激烈,是内卷最为严重的行业。

 

本想靠春节假期赚点钱的老板


就以老张为例,老张饭店所在的社区是新建的,入住率只有50%左右,一百多平米的底商房租一年要24万,算上人工水电成本,平均每天营业额要达到五千左右,才能回本。

 

老张辛辛苦苦支撑了半年多的时间,始料未及的是难关重重,大师傅中途换了3次才定下来,切墩的突然撂挑子,顾客反应某个菜味道差,传菜的电梯从楼上掉下来砸伤顾客,“太难了,遭遇的挫折可以出一本书了”。

 


最终,靠着货真价实,味道惊艳,慢慢有了起色,很多顾客开始跟老张说,“这么好的味道,这么良心的店铺,你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”。

 

半年眼看就要到了,按照合同要交下一个半年的房租了,然而老张手里只有六万,但是老张并不慌,因为春节的时候桌已经订满了,还会有很多散座,并且老张的店铺外卖一向多,一天就能赚个大几千快。中秋节的时候一天卖了九千块,过年总不会比中秋节少吧?老张心里这样想着。

 

老张把宝压在了春节身上,不幸的是,春节前爆发的新冠疫情给了他狠狠一个巴掌。

 

大年三十一天,老张一万多的营业额,然而初一开始,老张就遭受了接二连三的当头一棒——订桌退了50%,散座一个没有,只有零星的几个外卖,每天坐在店里干赔钱,闲到什么地步呢?大师傅每天带着砧板小工在店里斗地主玩。

 

老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,房东催着收租,之前欠的货款还没有结清,菜和肉堆在店里眼看一点点不新鲜即将发霉,这样的结局是老张万万没有想到的。

 

其他行业也是如此


老张开始恨自己,恨自己手里没有再多点钱,如果手里有个一二十万,足以挺过这段疫情期的话,会迎来消费反弹,而且来年周边社区又能搬进30%的住户,自己的生意闯过了冲冲难关,眼看前景十分光明,却不得不屈辱死在黎明前的黑暗。

 

有人这样给老张吃宽心丸,“行了,不错了,你最多把房子一卖窟窿就堵上了,西贝莜面村的老板每个月1.5亿成本,都快跳楼了,跟他比比,你就不烦了”。

 

还有人跟老张说:“你别着急,说不定国家会有政策的,不会眼睁睁看着你死的”。

 

但是这种话,对于老张而言,起不到什么安慰的效果,每天开门干赔一千多的他,不知道什么时候疫情结束,不知道国家会不会给这个减免的政策,不知道能不能等来什么扶持机会,只有一天天的亏空是最真实的,像是一个长着血盆大口的吸血鬼,一口口地榨干这个店仅剩的血液。

 

饭店的厨子出来卖菜


从来不玩手机,对网贷嗤之以鼻的老张,甚至主动找儿子询问如何开通借呗,因为他听说支付宝现在逾期不算在征信之内。

 

然而,他现在连坚持一下都是胆战心惊的,疫情如此严重,如果6月份还不过去的话,自己就又多了一笔债务,而他现在的经济状况,又是远远承受不了这笔债务的。

 

原本可以苦尽甘来的老张,被疫情的浪涛一巴掌拍进了万丈深渊,从满怀希望变成了万劫不复。

 

然而他从头至尾,什么也没有做错过。

 

除了英雄,我们也要记住他们

 


他/她是坐在阳台上敲盆求救的人;他/她是开着货车在高速路上“流浪”的人;他/她是因为家人隔离在被饿死的人;他/她是花了20万被迫放弃治疗的人;他/她是怕传染给家人偷偷上吊的人;他/她是无处就医又怕传染妻小从桥上一跃而下自我了断的人。

 

他/她就是我们身边的人。


我们也要记住这些善良的普通人


我们也要记住这些“人”


(完)


推荐阅读:

大理“劫”口罩:走投无路下的自救
生化武器只感染黄种人吗?
武汉疫情vs美国流感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
是“鸡因战”吗?
武汉封城后50张“偷拍”的照片
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罕见照片
防疫横幅照片
我的城市生病了 但我依然爱它


欢迎关注:

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